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稱為流體傳動,是依據17世紀帕斯卡提出的液體靜壓力傳動原理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能,1795年英國約瑟夫布拉曼在倫敦用水作為作業介質,以水壓機的形式將其運用于工業上,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水壓機。1905年將作業介質水改為油,又進一步得到改進。與傳統的沖壓工藝相比,液壓成形工藝在減輕分量、削減零件數量和模具數量、進步剛度與強度、下降生產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能和經濟優勢,在工業領域尤其是汽車工業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。油壓機是液壓機的一種,液壓成形便是為完成結構輕量化的一種先進制作技能。
液壓成形也被稱為“內高壓成形”,它的基本原理是以管材作為坯料,在管材內部施加超高壓液體一起,對管坯的兩頭施加軸向推力,進行補料。在兩種外力的一起效果下,管坯資料發作塑性變形,并終究與模具型腔內壁貼合,得到形狀與精度均符合技能要求的中空零件。 液壓成形技能的長處:關于空心變截面結構件,傳統的制作工藝是先沖壓成形兩個半片,然后再焊接成全體,而液壓成形則能夠一次全體成形沿構件截面有改變的空心結構件。與沖壓焊接工藝相比,液壓成形技能和工藝有以下主要長處:1.減輕質量,節省資料。關于汽車發動機托架、散熱器支架等典型零件,液壓成形件比沖壓件減輕20%~40%;關于空心階梯軸類零件,能夠減輕40%~50%的分量。2.削減零件和模具數量,下降模具費用。液壓成形件通常只需求1套模具,而沖壓件大多需求多套模具。液壓成形的發動機托架零件由6個削減到1個,散熱器支架零件由17個削減到10個。3.可削減后續機械加工和拼裝的焊接量。以散熱器支架為例,散熱面積增加43%,焊點由174個削減到20個,工序由13道削減到6道,生產率進步66%。4.進步強度與剛度,尤其是疲憊強度,如液壓成形的散熱器支架,其剛度在垂直方向可進步39%,水平方向可進步50%。5.下降生產成本。依據對已運用液壓成形零件的統計剖析,液壓成形件的生產成本比沖壓件平均下降15%~20%,模具費用下降20%~30%。